【文章导读】智能技术支撑的社区规划: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
1
研究缘起
2
主要趋势
数字生活方式与社区分异
居民需求精准感知
线上线下生活圈融合
智慧赋能社区营造与治理
未来的社区营造应重视社区空间质量的内涵提升,亟待通过精细化的营建方式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空间。在这一营造过程中,要善用智能技术,综合考虑居民活动类型、居民社会经济背景、特殊群体使用需求等内容,形成智能技术支持社区营造的技术路径与方案。同时,需要重视居民融入社区治理的过程,利用智能技术探索参与范围与时效性更优的社区参与方式,实现居民的设计赋权。
3
概念模型
基于智能技术对社区内各种要素的影响,本文提出未来社区规划主要涉及4方面内容:①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其行为活动变化与需求是社区规划的重点,包括个体与家庭两方面。②社区空间是居民活动的载体,包括物质空间营建与社区服务优化两方面。③社区治理是提升居民幸福感,优化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关键,包括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建设。④智能技术方面,其迭代优化所提供的数据、方法、工具需要以满足居民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在居民需求精准感知、社区空间智能化营建、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与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图1)。
社区规划作为一个行动过程,应该从传统的上位意志与专业理性的结合向过程性的多方利益与诉求的空间整合转变,需要根植于社区空间与社会经济属性等特征,借助智能技术对社区中不断变化的居民需求作出反应,增强公众参与能力,进而通过技术赋能改善社区本身的各类资源组织及其运作环境,最终成为促进地方发展和协调各方利益的行动战略。
4
技术框架
未来社区应该是在智能技术作用下推动居民活动与空间协同发展的理想形态,需要客观理性地对待智能技术在社区规划中的作用与价值。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社区中居民活动及其与社区空间的耦合关系,也为社区规划的数据获取、问题识别、方案策略制定等提供了支持,但对智能技术的过度强调并不是社区规划的目的,智能技术的应用应以满足居民活动诉求为导向,形成虚实交织的社区智能空间,支撑居民多元且复杂的需求。再者,未来社区的规划设计仍在探索阶段,社区本身因其所处的区域与其中人群的社会经济背景都存在差异,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增强也应视情况而定,不可完全照搬。
原文介绍
《智能技术支撑的社区规划: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3年第1期,第15-24页,第114页。
【doi】10.11819/cpr20230103a
孔 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甄 峰,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本文通信作者。
张姗琪,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
焦林申,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20AZD040)。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oT0BO4yQ4m_mOgeS2ml3UBHxWG0nu5QaHYgLzSxIvlr9XjYi-ZQAxeWg6VJ0CmaK&uniplatform=NZKPT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